标杆考察咨询
2010年,雷军创立小米,开创了“互联网手机新品类。
在整个创业过程中,小米始终奉行“与用户做朋友、与用户一起玩”的理念,在研发、设计、市场、销售、服务、管理等价值链环节与用户深度互动,在智能手机这个红海市场取得了惊人的业绩。
今天,小米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机制造商,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手机市场进入了前五名,特别是在印度,连续5个季度保持手机出货量第一。
小米还通过输出独特的创业方法论,带动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创业者,同时建成了连接超过1.3亿台智能设备的IoT平台。
面对小米互联网创业快速成长的新现象,理论界与实践界的解读呈现出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”的局面。那么,小米互联网创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到底是什么?它为什么能超常规发展?
1、创业决策:爆款、粉丝、内容
创业之路往往九死一生,成功只是小概率事件。
世界范围内统计数据显示,创业成活率平均只有3%,大部分创业者死在各种“坑”里,因为创业过程中需要在关键节点做出重要的创业决策,一旦决策失误,可能就遭遇灭顶之灾。
在创业早期,雷军做出了哪些关键决策?这些决策又是如何形成的?通过探究雷军决策背后的创业认知形成要素,我们发现雷军的创业认知受到4种因素的综合影响。
1.梦想驱动
大学期间,雷军读了《硅谷之火》一书,为乔布斯和盖茨的故事所激励,决心将来要做成一家世界级企业。为了这个梦想,雷军和朋友开始了第一次创业,产品是一种仿制金山汉卡,但随后产品被盗版且对方价格更低,仅过了半年他们就撑不下去了,只好散伙。
创业失败的雷军因破解金山汉卡结识了裘伯君,毕业后顺利进入了金山。
在“前有微软,后有盗版”的双重夹击下,雷军努力工作,一步一个脚印带着金山”以年抗战",终于在香港成功上市,但离世界企业的梦想仍有较大的差距。
接下来,雷军离开金山,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做了3年的天使投资。
40岁生日时,雷军宣布创办小米,梦想有朝一日小米能像三星之于韩国、索尼之于日本一样,成为一家”质优价廉”的国民品牌,担负起改变中国、影响世界的使命。
2.创业反思
雷军参与改组的金山软件最先受到互联网模式的冲击与颠覆。他开始思考互联网到底是什么,为什么软件行业受到如此大的打击。
1999年互联网浪潮兴起,雷军创办了卓越网,进军电子商务,但4年后将卓越网卖给了亚马逊。
雷军再次陷入长达半年的反思:“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让整个组织陷入苦战的境地。我可以更努力,但能不能在成功路上更容易一点?后来,我找到了答案:顺势而为。在对的时机做对的事情很重要,当时代性产业机会来临的时候,浪潮会把你推到最前沿,它所具备的力量比你自身的力量强很多倍。”
通过不断的思索与实践,雷军渐渐理解到互联网是全新的方法论,并总结出互联网思维的七字诀一“专注、极致、快、口碑”。
图源《参与感》一书
“有一天我觉得它是一整套东西,我们用它做任何一个产品都能产生核爆炸,做小米之前,整个方法已经成熟。”
3.趋势判断
雷军把趋势的重要性比喻为”站在台风口上,猪都能飞得起来”。
当时,对于智能手机产业的发展趋势,他做出了4个方面的判断。一是手机将取代电脑。手机计算能力正以超越PC时代的速度提升,iPad只需插入一个底座,就能变成一台笔记本电脑。
二是手机演变轨迹趋向于电脑产品。当没有“Wintel"(微软+英特尔)垄断后,全球手机产业非常开放,每家企业都激发出强大潜力。手机作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互联网,成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通路。
三是移动互联网手机规则将被重新定义。硬件为王让位于应用驱动,MIUI是一个“活系统”,它随时接收用户反馈并快速迭代。
四是回归本源。智能手机首先是好用的手机,其次才是智能的手机,将能方便地打电话、发短信定为底线,成为衡量手机的关键标准,以及在进行软硬件研发时,用于判断工作主次和重心的依据。
4.标杆学习
标杆就是榜样,它们在产品和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,是后来者瞄准和赶超的目标。
在创办小米之前,雷军重点学习了4家标杆企业:向苹果学习专注、极致、美感设计、软硬件与系统一体化、整体用户体验;向同仁堂学习做真材实料的产品,后者“炮制虽繁,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,必不敢减物力”的古训给了雷军极大的震撼;向海底捞学习做好服务和口碑营销;向Costco学习低毛利与高效率的运营之道。
正是这些创业认知,显著影响了雷军的创业决策,使得小米在创业初期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。
产品战略:做爆款雷军意识到智能手机的生态已经不是简单做硬件,在借鉴苹果”软件+硬件+系统”模式基础上,创造性地将小米手机定义为“硬件、软件与互联网服务”深度融合的“铁人三项”,以打造最佳的用户体小米专注于少即是多,每年重点开发1款手机产品。减少产品数量极大地改善了整体运作效率,当产品数量少时,才能真正关注产品品质。
也只有专注了,才能将事情干到极致。在小米,雷军的定位不是CEO,而是首席产品经理。在产品思维上,小米确定的方向是“让用户尖叫”的产品,追求顶级性能及性价比。
一方面,用不追求赚钱的优秀手机积累用户,另一方面,为软件和操作系统创新留出足够空间,最终在应用、操作系统和手机三个层面都获得足够的跃升力量。
用户战略:做粉丝以前,企业和用户是买卖关系,而小米奉行的是“与用户做朋友、与用户一起玩”的理念。它先让员工成为自己的粉丝,再让用户成为粉丝。
这样,一群爱玩的人,专注于做自己喜欢的产品,把自己爱好的事情做到极致,然后努力和用户做朋友,和用户一起成长,让用户参与进来,这就是小米的用户关系哲学。
正如雷军说的:“一方面,我是数码发烧友,我知道发烧友有什么需求;另一方面,我借鉴了车友会模式,与用户一起玩。”
传播战略:做内容雷军要求团队不做硬广告,而是把小米做产品的过程与态度真实、有趣、实用地分享给用户,并引导用户一起创作内容并主动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