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杆考察咨询
有个职业人问,我们公司想搞供给链治理,可否分享一些大型着名公司,好比Dell的供给链架构等相关资料,作为对标?这是个几十亿、百亿规模的企业。我的答复是先不要急着对标;先弄清晰要解决什么题目。是本钱做不低呢,仍是速度做不快?两种题目,即使在统一个公司,解决方案也会大不相同。
当本钱题目严重时,好比经济增速放缓,行业饱和,产品成为大众商品,企业一般会走集中的路,好比集中采购、集中仓储配送、集中计划等,以获取规模效益,但会以牺牲灵活性和速度为代价。当速度题目更重要时,好比行业高速发展,企业高速增长,新产品需要尽快导入时,企业一般会走分散的路,以获取灵活性,但会以牺牲本钱和控制为代价。
由于企业的首要题目会改变,所以整个供给链架构也会随之改变,包括组织、流程和系统。就拿戴尔来说,二十年前的计算机行业处于新兴阶段,响应速度第一,戴尔采用直销模式来应对,但牺牲规模效益,单位出产和配送本钱更高;今天的计算机是个成熟行业,本钱压力更大,直销模式下的高本钱成了大题目,戴尔也就麻烦不断,盈利能力不断下降,市值一直缩水,先是从标普500中被剔除,由于市值太小而不再具备代表性;后来纯粹下市,这样就消除了华尔街投资人的压力,以聚焦整条供给链的组织、流程、系统改进,集中应对市场压力。
戴尔实在是众多企业的缩影。好比在一个千亿级的家电制造商,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,本钱压力大增,供给链走的是集中的路,总部的采购与供给链有很大的决议计划权;这几年为了持续增长,进入更多的差异化市场,速度和灵活性成为更高的诉求,就走分散化的路,各事业部、分公司的采购与供给链权限大增,而总部则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同一的系统、流程和政策制定上。
那么,对这个企业来说,你毕竟是想对标20年前的戴尔呢,仍是今天的戴尔?由于固然名字相同,但今天私有化后的戴尔跟以前作为上市企业的戴尔,以及二十多年前新兴的戴尔比拟大不相同,整个供给链的组织、流程和系统也有了相称的不同。这并不是说戴尔在哪个时段的供给链更好;这得回到产品策略和供给链策略的匹配上来。二十多年前,计算机是立异性产品,速度比本钱更重要(不是说本钱不重要),快速响应的直销供给链是解决方案。当年的戴尔如日中天,跟今天的苹果有的一拼,就得益于产品与供给链战略的完美匹配。如今,计算机成为功能性产品,需要高效的经济型供给链来匹配,这就注定戴尔的直销供给链挑战重重,也直接反映在企业的绩效上,造成了今天戴尔的困境。
所以,假如你的题目是速度不够快,或许对标戴尔的直销供给链会有匡助;假如是本钱不够低的话,那么,戴尔的供给链模式或许帮不了多少忙,由于戴尔也是自身难保,在他们的供给链上补丁接补丁,在大厦将倾的风雨飘摇中煎熬。